首页>>人工智能->德国的人工智能有哪些(2023年最新分享)

德国的人工智能有哪些(2023年最新分享)

时间:2023-12-08 本站 点击:0

导读:本篇文章首席CTO笔记来给大家介绍有关德国的人工智能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超过35%的德国中小企业已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八月初,德国Gemeinsam_Digital发布《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该调查由德国联邦 中小企业联合会( BVMW )和柏林中小企业4.0能力中心发起,历时三个半月,共调查企业414家。 《德国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调查》旨在 阐明不同领域的德国中小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需求、障碍、潜力以及经验等,从而为更多德国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实施计划提供借鉴。

如上图所示,35%的受访者表示已在企业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其中,有5.8%的企业表示在所有的部门中均使用了该技术。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单个项目中应用到人工智能。 这其中,营销销售、管理和IT领域是这些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地方。

此外,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虽然还未使用AI,但已经在计划当中。40%的企业表示暂时没有相关的计划。 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投入使用的全局视野,不确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人才。

在中国,人工智能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它遍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刷个新闻、发个短视频、修个图美个颜,还是订个外卖打个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 AI。而这些商业应用背后的互联网公司里,真的有一批在做 AI 的人不断地优化着算法,以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反观德国的 AI,则是由车企和传统制造业牵头引领的,围绕着升级工业制造而服务。这和德国雄厚的工业积累及疲软的互联网企业是有关系的。德国的车企结合自身的资源配置,会很自然地把 AI 优先落地在工业领域,比如优化生产流水线,提升机床加工效率,降低质量检测中的坏件率等。当然,自动驾驶也是他们的研发重点。

因此,作为一个在德国生活的普通人,很难在每天的生活中直接享受这些技术成果。对于各方面实力相对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亦如此。如上图所示,有63.11%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只有3.28%的企业认为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国际平均水平。

所以孰好孰坏?德中人工智能协会主席肖涵在接受对话德国专访时曾提到:这是两种发展 AI 的不同方式。到底是先民用,让大众享受 AI 带来的种种便利;还是先工业,用 AI 对传统制造进行升级换代。 其实二者各有好处也各有局限。全民 AI 及其商业模式在短期内会吸引来大量的人才和资本,但对国家和 社会 的长远发展缺乏实际支撑。工业 AI 正好相反,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在人才资本高速流动的今天,这种模式显得有些古板而缺乏弹性,吸引不了年轻人。 如何有效地结合二者,取长补短,其实也正是德中人工智能协会的目标之一。

无论在德国还是中国,人工智能是一个大的方向,是大家必然要走的路。然而对大部分传统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而言,目前人工智能还未创造价值,距离真正落地尚远,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调查发现,接近70%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专业的相关知识是他们应用人工智能最大的障碍。此外,欧盟数据保护条例(DSGVO)、数据安全、员工面对人工智能的不安全感是他们实施人工智能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AI技术已经进入了 历史 性拐点,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引擎。研究机构Gartner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级别的技术。

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最终还掌握在人的手里。我认为,实现安全、可信赖和包容性的人工智能需要前所未有的合作,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利避害,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为人类 社会 所用。

图灵发明的人工智能,破译了德国恩格密码机

图灵发明了破译德国格恩密码机,是计算机的雏形。但并不是人工智能,但对人工智能有很多贡献。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图灵发明了破译德国格恩密码机,是计算机的雏形。但并不是人工智能,但对人工智能有很多贡献。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

什么是PanTum Detect 泛肿瘤人工智能检测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人体共有122种癌症。癌症的形成,是从轻度病变开始,逐渐发展演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原位癌、早期癌,直至晚期癌症。

目前,大多数癌筛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局部癌症,而且须在癌症形成以后,对其释放的特定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由于癌前病变阶段,几乎没有肿瘤标志物,因此,无法检测癌前病变。

原位癌和早期癌阶段,只有极少量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中,难以检测出来。

等到癌症发展到中、晚期,才有足够量的肿瘤标志物释放到血液中,各种检测技术才可能发挥作用。

这种被动等待癌症形成后,再滞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被称为“被动检测方法学”。

今天,德国PanTum泛肿瘤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在检测方法学和检测标志物两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PanTum检测方法学的突破:是人类首次借助人体免疫系统巨噬细胞高精度的“侦察”功能和主动吞噬功能,通过检测巨噬细胞主动吞噬的肿瘤标志物样本,实现了在肿瘤形成发展各个阶段高灵敏度的检测。

由于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抗原递呈细胞,具有三大特性,以致PanTum检测技术完全颠覆了“被动检测方法学”:

1.巨噬细胞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能主动吞噬病变组织的相关标志物,超前完成样本富集,因此,PanTum检测技术可量化检测癌前病变阶段的病变水平。

2.巨噬细胞能够到达全身所有病变组织,因此,PanTum检测技术可一次检测全身所有肿瘤和病变组织。

3.巨噬细胞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因此,PanTum检测技术灵敏度高达97.5%。

PanTum检测标志物的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癌症研究中心Coy研究员与其导师Zur Hausen教授,在进行X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工作过程中发现并验证了Apo10和TKTL1与所有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由此诞生了人体所有肿瘤共性标志物。

Apo10是DNaseX的一段抗原表位,DNaseX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肿瘤细胞中其活性受到抑制,但大量表达并在肿瘤细胞中积累,可作为肿瘤细胞或凋亡受阻细胞的标志物。Apo10检测值增高预示肿瘤或增殖性疾病的形成。

TKTL1主要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TKTL1检测值增高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

德国Duale Medizin医院基于PanTum检测技术的多年应用,创立了《肿瘤病变程度AP-T分级标准》,该标准将组织病变程度的极高可能性,用Apo10与TKTL1相加之和得到的AP-T数值进行量化表达,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对Apo10、TKTL1、AP-T数值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其他检测、检查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PanTum检测技术已取得欧盟CE认证。2019年进入中国香港,2020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即将在中国广泛应用。

德国PanTum检测技术完全突破当今局部、滞后的癌筛检测技术,不仅能够一次检测全身所有122种癌症,同时能够对癌前病变水平进行量化检测,为全面监测肿瘤和主动预防癌症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2021年德国对人工智能投资多少

260万欧元。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宣布投资260万欧元,建造一颗新型人工智能试验卫星SONATE2,其能在太空开展自主数据训练,这缩短了数据传输时间,可进行太空自主探索学习。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国的人工智能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德国的人工智能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I/1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