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和概念的区别
定义和概念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2、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二、出处不同
1、定义: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2、概念: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三、侧重点不同
1、定义:是指人类的判断认识行为。
2、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概念和定义的区别
概念和定义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
概念和定义的意思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
定义是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确定一个认识对象或事物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认识对象或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的认识行为。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定义可以引用已经认可的概念,但不能引用尚未定义的新概念。
概念和定义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概念的意思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定义的意思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一、概念[ gài niàn ]
出处: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二、定义[ dìng yì ]
出处: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扩展资料
概念近义词:观念
定义近义词:界说
一、观念 [ guān niàn ]
释义:
1、泛指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与意识、精神、思想等相同。
2、指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人脑中重现的形象。
出处:胡适 《<吴虞文录>序》:“他的主要观念也只是‘ 孔子 之道不合现代生活’的一个观念。”
二、界说[ jiè shuō ]
释义:指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给予确切的说明。
出处: 邹韬奋 《本刊与民众》:“什么是民众?这虽没有一定的界说,我以为搜括民膏摧残国势的军阀与贪官污吏不在内。”
概念、内涵、定义、含义之间有什么区别?
概念、内涵、定义、含义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2、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3、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4、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二、侧重点不同
1、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
2、内涵:“内涵”是概念的内容。
3、定义:“定义”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
4、含义:“含义”是(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
三、出处不同
1、概念: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2、内涵: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英雄人物会有某些共同的品质,例如行动的勇敢,信仰的坚定和单纯。但这些简单的概念依然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个性的汪洋大海。”
3、定义: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4、含义: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今天,看见钱少奶奶 ,他又想起来那句话,而且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概念」和「定义」两者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概念(Idea;Notion;Concept)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2、定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ìng yì,英文是Definition,原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现代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
二、辨析不同
1、概念:在一些哲学理论中概念范围与概念内容的定义不同。概念范围(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比如“白”的概念范围是所有白色的事物。范围相同的概念被称为是相当的,在逻辑研究中,尤其是在数学逻辑中相当的概念往往被看作是相同的。
2、定义:要分析一个定义的好坏要注意定义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外延、内涵、歧义和含糊度。列举定义指出一定的例子来让对方认识到一个词的意义。外延定义列举出一个词的所有元素。内涵定义列出一个词的特征,这个定义往往比外延定义更紧凑。
扩展资料
定义的规则:
(1)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外延要相应相称。比如:你不能说“人是一种能制造生产工具的生物”,这就犯了“外延过宽”的逻辑错误,因为生物还包括植物。
(2)并列的概念一般不应是否定的判断。比如说“狼不是虫”,“狗不是猫”,这样说毫无意义。
(3)构成属种关系的概念:如动物和人,家具和椅子,把属说成是种,如“动物是人”,“家具是椅子”必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但可以倒过来说也即是把种说成是属如“人是动物”,“椅子是家具”肯定符合逻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