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后端>>Python->一个简易python程序要多少行(python有多简单)

一个简易python程序要多少行(python有多简单)

时间:2023-11-30 本站 点击:1

本篇文章首席CTO笔记来给大家介绍有关一个简易python程序要多少行以及python有多简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自己动手写Python进行文本转语音程序,共计11行代码2、如果Java要打100行的代码,一般用Python要打大概多少行?3、如何用9行Python代码编写一个简易神经网络4、Python一般多少行代码5、写一个20行以上的python简单代码

自己动手写Python进行文本转语音程序,共计11行代码

1、首先安装Python程序推荐3.7

2、下载 pyttsx3库。

3、将需要转换的文本和程序放到一起。

4、运行程序就会朗读文本和保存文本朗读的语音文件。

以下是源代码:

import pyttsx3

with open ( 'word.txt' , encoding = 'utf-8' ) as obj:

line=obj.readline()

engine=pyttsx3.init()

rate=engine.getProperty( 'rate' )

engine.setProperty( 'rate' , 160 )

volume=engine.getProperty( 'volume' )

engine.setProperty( 'volume' , 0.6 )

engine.say(line)

engine.save_to_file(line, 'abc.mp3' )

engine.runAndWait()

如果Java要打100行的代码,一般用Python要打大概多少行?

视具体代码情况而定,视是否引用外部包而定,视个人编程书写习惯而定。

具体的来说,Python可以将任意长的代码写在一行上(其实好像java也可以这么干)。

所以行数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平均来看,Java要打100行的代码,Python大约需要50行代码左右。

另外Python在某些问题上,处理比Java要更消耗资源,不过Python用了很多多线程优化,所以说起来,单机的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但在服务器上运行就能看出来Java是有明显优势的。

如何用9行Python代码编写一个简易神经网络

学习人工智能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Python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为了确保真得理解它,我要求自己不使用任何神经网络库,从头写起。多亏了Andrew Trask写得一篇精彩的博客,我做到了!下面贴出那九行代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我是如何做得,以便你可以写出你自己的。我将会提供一个长点的但是更完美的源代码。

首先,神经网络是什么?人脑由几千亿由突触相互连接的细胞(神经元)组成。突触传入足够的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这个过程被称为“思考”。

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写一个神经网络来模拟这个过程。不需要在生物分子水平模拟人脑,只需模拟更高层级的规则。我们使用矩阵(二维数据表格)这一数学工具,并且为了简单明了,只模拟一个有3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的神经元。

我们将训练神经元解决下面的问题。前四个例子被称作训练集。你发现规律了吗?‘?’是0还是1?

你可能发现了,输出总是等于输入中最左列的值。所以‘?’应该是1。

训练过程

但是如何使我们的神经元回答正确呢?赋予每个输入一个权重,可以是一个正的或负的数字。拥有较大正(或负)权重的输入将决定神经元的输出。首先设置每个权重的初始值为一个随机数字,然后开始训练过程:

取一个训练样本的输入,使用权重调整它们,通过一个特殊的公式计算神经元的输出。

计算误差,即神经元的输出与训练样本中的期待输出之间的差值。

根据误差略微地调整权重。

重复这个过程1万次。

最终权重将会变为符合训练集的一个最优解。如果使用神经元考虑这种规律的一个新情形,它将会给出一个很棒的预测。

这个过程就是back propagation。

计算神经元输出的公式

你可能会想,计算神经元输出的公式是什么?首先,计算神经元输入的加权和,即

接着使之规范化,结果在0,1之间。为此使用一个数学函数--Sigmoid函数:

Sigmoid函数的图形是一条“S”状的曲线。

把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计算神经元输出的最终公式为:

你可能注意到了,为了简单,我们没有引入最低兴奋阈值。

调整权重的公式

我们在训练时不断调整权重。但是怎么调整呢?可以使用“Error Weighted Derivative”公式:

为什么使用这个公式?首先,我们想使调整和误差的大小成比例。其次,乘以输入(0或1),如果输入是0,权重就不会调整。最后,乘以Sigmoid曲线的斜率(图4)。为了理解最后一条,考虑这些:

我们使用Sigmoid曲线计算神经元的输出

如果输出是一个大的正(或负)数,这意味着神经元采用这种(或另一种)方式

从图四可以看出,在较大数值处,Sigmoid曲线斜率小

如果神经元认为当前权重是正确的,就不会对它进行很大调整。乘以Sigmoid曲线斜率便可以实现这一点

Sigmoid曲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求导得到:

把第二个等式代入第一个等式里,得到调整权重的最终公式:

当然有其他公式,它们可以使神经元学习得更快,但是这个公式的优点是非常简单。

构造Python代码

虽然我们没有使用神经网络库,但是将导入Python数学库numpy里的4个方法。分别是:

exp--自然指数

array--创建矩阵

dot--进行矩阵乘法

random--产生随机数

比如, 我们可以使用array()方法表示前面展示的训练集:

“.T”方法用于矩阵转置(行变列)。所以,计算机这样存储数字:

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始构建更优美的源代码了。给出这个源代码后,我会做一个总结。

我对每一行源代码都添加了注释来解释所有内容。注意在每次迭代时,我们同时处理所有训练集数据。所以变量都是矩阵(二维数据表格)。下面是一个用Python写地完整的示例代码。

我们做到了!我们用Python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

首先神经网络对自己赋予随机权重,然后使用训练集训练自己。接着,它考虑一种新的情形[1, 0, 0]并且预测了0.99993704。正确答案是1。非常接近!

传统计算机程序通常不会学习。而神经网络却能自己学习,适应并对新情形做出反应,这是多么神奇,就像人类一样。

Python一般多少行代码

从我知道的信息看,用动态语言开发的最大规模的项目可能要算是 OpenStack,据说代码总量已经达到数百万行,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这当然是一个说明动态语言能力的好例子,不过像这样巨大的项目,要分析起来也并不容易。

写一个20行以上的python简单代码

class Price:

    ticket_d = 100

    ticket_w = ticket_d*1.2

    def rq(self):

        self.a = int(input('请输入是平日还是周末(平日:1/周末:0):'))

        if self.a == 0:

            self.p = self.ticket_w

        if self.a == 1:

            self.p = self.ticket_d

    def pj(self):

        input('请输入是人数' + '\n')

        self.ad = int(input('大人数量:'))

        self.ch = int(input('儿童数量:'))

        self.money = self.p *self.ad + self.p *self.ch/2

        print('%f' % self.money)

class Ticket():

        def __init__(self, weekend=False, child=False):

                self.exp = 100

                if weekend:

                        self.inc = 1.2

                else:

                        self.inc = 1

                if child:

                        self.discount = 0.5

                else:

                        self.discount = 1

        def calcPrice(self, num):

                return self.exp * self.inc * self.discount * num

adult = Ticket()

child = Ticket(child=True)

print("2个成人 + 1个小孩平日票价为:%.2f" % (adult.calcPrice(2) + child.calcPrice(1)))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个简易python程序要多少行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关于python有多简单、一个简易python程序要多少行的相关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Python/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