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基础语法、创建组件、组件间传值、实例生命周期
当我们看到vue指令后面跟着一个值得时候,这里的值就不再是一个字符串了,它指的是一定是一个JS的表达式
1、v-for:可以理解为for in,遍历数组返回给item,数组有多少内容就有多少个item,并自动生成html标签
2、v-on:绑定事件,语法=v-on:事件类型 = "函数(调用)",调用的函数定义在methods中,vue会自动到里面寻找对应的函数去执行
3、v-model:数据的双向绑定,指定的数据需要在data里进行定义。当data里的该数据改变时,绑该数据的地方显示在页面的内容也会变化;当绑定的地方数据改变,data里的数据也会改变。其中一个改变另一个也会跟着改变。【在methods里定义的函数中,使用 this.数据 就可以访问到页面中该数据的内容】
4、v-bind:把数据传到子组件:v-bind:变量名=“接收值” 然后在子组件里的props中接收变量值
5、v-text=“name”;表示让这个标签的innerText变成data数据里name的内容,不会复制HTML结构,单纯转成文字,效果和插值表达式一样
6、v-html=“name”;让这个标签的innerHTML变成data数据里name的内容,会把HTML结构也复制上
创建全局组件的方法 Vue.component(“todo-item”, {}) =》 "todo-item"为标签名
var 组件名(=标签名) = {} 并且需要在实例中的components中注册组件才能使用
v-bind:index="index" 可以简写 :index="index"
v-on:click="hdd" 可以简写 @click="hdd"
给子组件绑定多个数据时:
todo-item :content="item" :index="index" v-for="(item, index) in list" @delete="hdd"
/todo-item
子组件里的props使用数组的形式接收数据 ,子组件事件处理this.$emit("delete",this.index),之后在向外触发父组件的事件并传入index参数,再使用splice方法实现点击列表的某一项时该项被删除。
生命周期函数就是vue实例在某一个时间点会自动执行的函数。
生命周期函数不放在methods里面,而是直接放在Vue实例里面
Vue基本用法
Vue: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
声明式渲染--组件系统--客户端路由--集中状态管理--项目构建
Vue的基本使用
Vue的两种挂载方式:
模板语法:
1.插值表达式
存在闪动问题:快速刷新浏览器时,有时会显示{{xxx}}内容,然后替换为要显示的值.解决的办法--指令(先隐藏,替换好值之后再显示)
2.指令(指令的本身就是自定义属性)
以v-开头 例如v-cloak
html:
js
效果:
使用v-cloak
html:
css:
效果:
在简单项目中,使用 v-cloak 指令是解决屏幕闪动的好方法。但在大型、工程化的项目中(webpack、vue-router)只有一个空的 div 元素,元素中的内容是通过路由挂载来实现的,这时我们就不需要用到 v-cloak 指令咯。
双向数据绑定:v-model
2.MVVM私享
M(model)
V(view)
VM(view-model)
mvc,mvp和mvvm的区别:
3.事件绑定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
3.1v-on指令
示例:
效果:
3.2事件函数的调用方式
html:
js
3.3事件函数参数传递
普通参数和事件对象
3.4事件修饰符
.stop 是阻止冒泡行为,不让当前元素的事件继续往外触发,如阻止点击div内部事件,触发div事件
.prevent 是阻止事件本身行为,如阻止超链接的点击跳转,form表单的点击提交
.self 是只有是自己触发的自己才会执行,如果接受到内部的冒泡事件传递信号触发,会忽略掉这个信号
.capture 是改变js默认的事件机制,默认是冒泡,capture功能是将冒泡改为倾听模式
.once 是将事件设置为只执行一次,如 .click.prevent.once 代表只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一次,当第二次触发的时候事件本身的行为会执行
.passive 滚动事件的默认行为 (即滚动行为) 将会立即触发,而不会等待 onScroll 完成。这个 .passive 修饰符尤其能够提升移动端的性能。
html:
js:
e.prevent等同于
event.preventDefault()
3.5按键修饰符
在Vue中可以通过 config.keyCodes 自定义按键修饰符别名
示例:Vue.config.keyCodes.aaa = 65;
自定义按键:
4.属性绑定
v-bind指令:被用来响应地更新 HTML 属性
html:
js:
效果:
5.v-model的实现原理分析
①
等价于
②
第一种实现只是后面两种写法的语法糖.
当在input元素中使用v-model实现双数据绑定,其实就是在输入的时候触发元素的input事件,通过这个语法糖,也能够实现父子组件数据的双向绑定.
父组件:
子组件:
6.样式绑定v-bind:class
1️⃣class 与 style 是 HTML 元素的属性,用于设置元素的样式,我们可以用 v-bind 来设置样式属性。
v-bind 在处理 class 和 style 时, 专门增强了它。表达式的结果类型除了字符串之外,还可以是对象或数组。
①动态切换多个class
html
css
js
效果:
②样式绑定到对象
③数组语法:
默认class会被保留合并
2️⃣style
三元表达式:
7.分支循环结构
7.1
v-show与v-if的区别:
v-show:
v-if:
1.原理
2.应用场景
7.2 循环结构
为什么需要独一无二的key的简单示例:
效果:
点击查看更多:
v-for:需要key的原因:
v-for遍历对象
Vue 单文件组件 (SFC) 规范
模板
脚本
样式
简介
.vue 文件是一个 自定义的文件类型 ,用类 HTML 语法描述一个 Vue 组件。
每个 .vue 文件包含三种类型的顶级语言块 template、script 和 style,还允许添加可选的 自定义块 。
[vue3快速入门] 9.vue模板语法
首先我们还是像上节课一样,用vue cli的create命令新建一个项目,名字可以随便起
创建完项目一样把用不着的内容先删掉,保持一个最简内容
App.vue内容是这样的
这节课我们讲解一下vue的基本模板语法,也就是我们在template这个标签里面写的语法,
首先vue的模板语法继承了html的语法,我们在template里写的也都是标准的html标签,只有在需要动态绑定一些内容的时候,我们才用到vue的模板语法,大概有一下几种
插值的方式就是我之前用过的双花括号的形式{{}},一般在花括号内就是我们绑定的vue对象的变量了
比如我们在data里增加一个字符串msg,
通过插值把这个字符串绑定到模板里
最后渲染出来就是
除了直接绑定一个数据,双花括号里还既可以写简单的js表达式
甚至还可以调用methods里的方法,比如在methods里增加一个方法
在模板里使用
最后的结果同样是: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常用,知道就行了
在工作中有一个常见的需求,就是发布文章的时候,文章内容往往是一段html字符串,我们叫做富文本
我们可以先试试用双花括号的方式,绑定到页面上行不行
我们看到显示的效果是这样的
显然老板是不会满意的,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一个新的绑定数据的方式v-html,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内容正常显示了
根据官网的定义,指令就是写在标签上用v-开头的特殊属性,这么说有点抽象,其实我们已经学过几个指令了,比如v-if、v-show
还有我们刚学习的v-html
使用v-bind指令可以给一个html标签动态的绑定一个属性,比如我们之前在循环中动态绑定的key
以后我们都简写为一个冒号:
还有绑定事件用的v-on,以后我们都简写为@
小伙伴们现在掌握这些指令的用法就行,以后指令还有很多内容,我们以后再学习。
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了,主要讲解了在template模板中绑定动态数据的集中方式,大部分之前也都用过,现在再巩固一遍。
Vue3基础-模板语法
如果我们希望把数据显示到模板(template)中,使用最多的语法是 “Mustache”语法 (双大括号) 的文本插值。
并且我们前端提到过,data返回的对象是有添加到Vue的响应式系统 中,当data中的数据发生改变时,对应的内容也会发生更新。
当然,Mustache中不仅仅可以是data中的属性,也可以是一个JavaScript的表达式:
下面这种写法是语句不是表达式,所以是错误的:
v-once用于指定元素或者组件只渲染一次,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元素或者组件以及其所有的子元素将视为静态内容并且跳过,该指令可以用于性能优化。
如果添加到父节点,那么所有的子节点也是只会渲染一次:
用于更新元素的 textContent,等价于"Mustache"语法,而且"Mustache"语法更灵活。
默认情况下,如果我们展示的内容本身是 html 的,那么vue并不会对其进行特殊的解析。如果我们希望这个内容被Vue可以解析出来,那么可以使用 v-html 来展示。
效果如下:
v-pre用于跳过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的编译过程,显示原始的Mustache标签。
跳过不需要编译的节点,加快编译的速度。
效果如下:
这个指令保持在元素上直到关联组件实例结束编译。
v-cloak 和 CSS 规则如 [v-cloak] { display: none } 一起用时,这个指令可以隐藏未编译的 Mustache 标签直到组件实例准备完毕,主要用于解决闪动问题,现在Vue3一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div 不会显示,直到编译结束。
前面讲的一系列指令,主要是将值插入到模板内容中。但是,除了内容需要动态来决定外,某些属性我们也希望动态来绑定。比如动态绑定a元素的href属性,动态绑定img元素的src属性。
绑定属性我们使用 v-bind: ,缩写 : ,用于动态地绑定一个或多个 attribute,或一个组件 prop 到表达式。
v-bind用于绑定一个或多个属性值,或者向另一个组件传递props值(这个学到组件时再介绍),在开发中,有哪些属性需要动态进行绑定呢?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图片的链接src、网站的链接href、动态绑定一些类、样式等等。
v-bind有一个对应的语法糖,也就是简写方式,在开发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语法糖的形式,因为更简洁。
注意 :Vue2 template模板中只能有一个根元素,Vue3 template模板中允许有多个根元素。
在开发中,有时候我们的元素class也是动态的,比如:当数据为某个状态时,字体显示红色,当数据另一个状态时,字体显示黑色。
绑定class有两种方式:对象语法,数组语法。
① 对象语法:我们可以传给 :class (v-bind:class 的简写) 一个对象,以动态地切换 class。
② 数组语法:我们可以把一个数组传给 :class,以应用一个 class 列表;
我们可以利用v-bind:style来绑定一些CSS内联样式,这是因为某些样式我们需要根据数据动态来决定,比如某段文字的颜色,大小等等。
CSS属性名可以用驼峰式 (camelCase) 或短横线分隔 (kebab-case,记得用引号括起来) 来命名。
绑定style有两种方式:对象语法,数组语法。
① 对象语法:
② 数组语法: :style 的数组语法可以将多个样式对象应用到同一个元素上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属性的名称可能也不是固定的。
前面我们无论绑定src、href、class、style,属性名称都是固定的,如果属性名称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使用 :[属性名]=“值” 的格式来定义,这种绑定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动态绑定属性。
如果我们希望将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绑定到元素上的所有属性,应该怎么做呢?非常简单,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v-bind 绑定一个对象。
如下:info对象会被拆解成div的各个属性。
前面我们绑定了元素的内容和属性,在前端开发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交互。
在前端开发中,我们需要经常和用户进行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监听用户发生的事件,比如点击、拖拽、键盘事件等等。
在Vue中如何监听事件呢?使用v-on指令。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v-on的用法:
我们可以使用v-on来监听一下点击的事件:
v-on:click可以写成@click,是它的语法糖写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绑定其他的事件:
如果我们希望一个元素绑定多个事件,这个时候可以传入一个对象:
当通过methods中定义方法,以供@click调用时,需要注意参数问题:
情况一:如果该方法不需要额外参数,那么方法后的()可以不添加,并且方法的实现不用参数,直接就可以打印event。
情况二:如果需要同时传入某个参数和event时,可以通过$event传入事件,并且方法的实现必须按顺序写明参数。
@keyup.enter 代表enter键弹起的时候会调用onEnter方法,我们一般在方法里面获取输入的值: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当前的条件决定某些元素或组件是否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条件判断了。
Vue提供了下面的指令来进行条件判断:
下面我们来对它们进行学习。
v-if、v-else、v-else-if 用于根据条件来渲染某一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在条件为true时,才会被渲染出来,这三个指令与JavaScript的条件语句 if、else、else if 类似。
v-if 的渲染原理:v-if是惰性的,当条件为false时,其判断的内容完全不会被渲染或者会被销毁掉,当条件为true时,才会真正渲染条件块中的内容。
因为v-if是一个指令,所以必须将其添加到一个元素上,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切换的是多个元素呢?
如果此时我们使用div包裹,div会被渲染到界面上来,但是我们并不希望div被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template,template元素可以当做不可见的包裹元素,并且 v-if 可以添加到 template 上,但是最终template不会被渲染出来,类似于小程序中的block。
v-show和v-if的用法看起来是一致的,也是根据一个条件决定是否显示元素或者组件。
首先,在用法上的区别:
其次,本质的区别:
开发中如何进行选择呢?
在真实开发中,我们往往会从服务器拿到一组数据,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v-for来完成,v-for类似于JavaScript的for循环,可以用于遍历一组数据。
v-for的基本格式是 "item in 数组" ,数组通常是来自data或者prop,也可以是其他方式,item是我们给每项元素起的一个别名,这个别名可以自定来定义。
我们知道,在遍历一个数组的时候会经常需要拿到数组的索引,如果我们需要索引,可以使用格式 "(item, index) in 数组" ,注意顺序,数组元素项item在前面,索引项index在后面。
类似于v-if,你可以使用 template 元素来循环渲染一段包含多个元素的内容。
我们使用template来对多个元素进行包裹,而不是使用div来完成,因为div会被渲染,template不会被渲染。而且如果有ul,ul里面不推荐放div,只推荐放li。
Vue 将被侦听的数组的变更方法进行了包裹,所以它们也将会触发视图更新,这些被包裹过的方法包括:
上面的方法会直接修改原来的数组,所以视图会跟着更新。但是某些方法不会替换原来的数组,而是会生成新的数组,比如 filter()、concat() 和 slice(),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赋值的方式触发视图更新,如下:
在使用v-for进行列表渲染时,我们通常会给元素或者组件绑定一个key属性。
这个key属性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的解释:key属性主要用在Vue的虚拟DOM算法,在新旧nodes对比时辨识VNodes。如果不使用key,Vue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就地修改/复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而使用key时,它会基于key的变化重新排列元素顺序,并且会移除/销毁key不存在的元素。
官方的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好理解,比如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新旧nodes,什么是VNode?
没有key的时候,如何尝试修改和复用的?
有key的时候,如何基于key重新排列的?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VNode的概念:
VNode的全称是Virtual Node,也就是虚拟节点。事实上,无论是组件还是元素,它们最终在Vue中表示出来的都是一个个VNode。VNode的本质是一个JavaScript的对象。
如果我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div,而是有一大堆的元素,那么它们应该会形成一个VNode Tree。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当我们点击按钮时会在li中间插入一个f。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更新对于ul和button是不需要进行更新,需要更新的是我们li的列表。在Vue中,对于相同父元素的子元素节点并不会重新渲染整个列表,因为对于列表中 a、b、c、d它们都是没有变化的。在操作真实DOM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中间插入一个f的li即可。
那么Vue中对于列表的更新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Vue事实上会对于有key和没有key会调用两个不同的方法,有key,那么就调用 patchKeyedChildren方法,没有key,那么就调用 patchUnkeyedChildren方法。
没有key的diff算法:
我们会发现上面的diff算法效率并不高,c和d来说它们事实上并不需要有任何的改动,但是因为我们的c被f所使用了,所有后续所有的内容都要一次进行改动,并且最后进行新增。
有key的diff算法: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Vue在进行diff算法的时候,会尽量利用我们的key来进行优化操作,在没有key的时候我们的效率是非常低效的,在进行插入或者重置顺序的时候,保持相同的key可以让diff算法更加的高效。